国家重器_第五十五章 万恶之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万恶之源 (第2/5页)

天,众人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但也是第三天傍晚,高棉国民军、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和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三支游击队的军官,先后冒雨来访。

    灵玉到另一座木屋内,按外交礼节友好地接待了他们。

    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国际佣兵小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灵玉拿出联合国难民署的“公文”向他们展示后,打着精神说,“我们只是联合国的一个工作小组,不是什么什么‘佣兵小队’。我们的责任只是来现场了解战争对民众的破坏情况,不会参加实际战斗……”

    俄国人伊万诺夫象一尊铁塔,虽然饿得腰弯了一点,但仍威风凛凛地立在灵玉身后,很好地诠释了他们“联合国小组”的身份。使女小钮儿乖巧地陪伴在她的身边,让外交活动充满温情。

    豆蔻山脉连接暹罗境内,是国际上援柬的重要通道。高棉国民军、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和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谁都想得到更多的国际援助,都在这里驻有一个办事处,并都有一支队伍警卫。灵玉婉转地拒绝了他们后,三支游击队的负责人才恹恹离去。

    或许三支游击队都知道帕格村已经陷入断粮的窘境,或许杨明涛已经通报了民柬,他们受命带来的礼物是三袋大米,救了全村的急。这三袋大米,和着树叶熬稀饭,帮助小队渡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这三个粮袋中间的圆圈内,都写着两个中文大字“中粮”。

    多少年后,虞松远等人还对高棉大饥荒心有余悸。

    在帕格村集体断粮的危急时刻,俄国人伊万诺夫甚至建议宰杀大象度过难关。但灵玉训斥了他,大象是我们的队员,谁也不准打大象的主意。灵玉对所有队员宣布说。

    对这场中南半岛史上空前的大饥荒,现在的“史学家”们多有不同的解读。“史学家”三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