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八章:开府 (第2/5页)
恢宏壮丽,每一处的格局都有规划,亭台楼榭应接不暇。而这儿呢,却是杂乱无章,有修葺起来的砖石小楼,也有临时搭起的帐篷,不过连绵数里,规模却是骇人。 长史陈杰一路跟着秦少游说了许多秦少游出塞之后的稀罕事,比如说近来庄户们又多了一门生意,因为外来的人多,这集市里的客栈价钱又贵,人满为患,所以许多商贾和掮客便租住附近庄户的屋子,这些外来客毕竟是做买卖的,倒也不吝钱财,一月下来,让许多庄户人家多了一贯的收益。 还有许多外来的流民,纷纷携家带口想来投靠,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这儿生活富足,前来投奔的人自然不少。 陈杰在这事上倒是不敢擅作主张。这逃人牵涉到的是方方面面的问题,此时的奴婢,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官奴,即犯罪抄家的奴婢,此外便是私奴和僧院净人了,私奴大多都是高门蓄养的,这些人逃出来,无处可去便隐姓埋名,也有人投靠其他的高门,因而许多高门经常为了这种事而引起纠纷。 当然,无论是官奴还是私奴,其实都还好,真正让人忌惮的,其实还是僧院净人,当今天子好佛,因而在洛阳附近广建寺庙敕封了许多高僧为国师,这些寺庙蓄养了大量的奴隶,往往这种供奉僧人的奴隶其实生活最是凄惨,假若只是私奴,这毕竟是高门豪族的私产,总不能让他们冻死饿死,冻死饿死了,吃亏的总是自己。可是寺庙的奴隶来源却大多都是官府赏赐的奴隶,而寺院中的僧人毕竟没有后代,也自然没有所谓私产的概念,往往是将这些奴隶往死里的驱使,乃至衣不蔽体,三餐不继。 洛阳这儿,最风行的逃奴往往就是这些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