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51.悠悠岁月(68)三合一 (第13/15页)
可再怎么补救,这损失都已经造成了。 英子过来批发食材和香料的时候就跟林雨桐说:“有人跟咱借钱,说是一分二,一分五的利息都行,只要能把钱借给他们。好些人都找你二哥呢,说只要能弄来钱,怎么都好说。我吓的不敢叫你二哥应承,你说这事能干不能干……” 民间自来就有这种借贷形式。好些人都靠着做这个中人养家糊口呢。 比如我有钱,可以放到英子的手里。放上一千块吧。英子又把这一千块借给别人。跟往出借钱的人说,壹分的利息,年底给你。跟借钱的人说,一分五的利息,年底至少得把利息结算给人家。这人年底光利息得给人家一百五,这里面有出钱这一方的一百,有中人的五十。要是关系好的话,可能会给你按照壹分二或者真就壹分算。 听起来一百多块钱不多,那是没算人均收入。 如今城里的工资一百多算是普遍的。农村羡慕城里羡慕的什么似的,可想而知农村的收入水平是怎么样的。一百多块钱,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这可光是利息,本金还欠着呢。拖上几年还不上,利息就比本金高了。 这跟当年吃不起粮食,借人家的玉米还人家小麦是一个道理。利息高着呢。 林雨桐就说了:“您要觉得关系好,那这钱你就直接借了。可千万别干那中人的事,我二哥那性子也干不了那个。看着谁都可怜。” 老二在村里乡性好,这也不是没道理的。 去年有个跟他关系好的,结果淋巴癌说没就没了。人没了,家里的媳妇刚过一百天就找招赘男人上门。他朋友的爸妈就说了,好歹守上三年,三年过了,你是嫁还是怎么的,都随你。老两口以前是职中的老师,退休了也有退休工资。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