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52.旧日光阴(64)三合一 (第4/15页)
,才跟四爷和林雨桐说去大寨的事:“……去了一趟,也确实是很振奋人心。”说着,他的声音就小下来,“但要是那边的日子好,那倒也未必。就是如今年景好,也多是吃的粗粮。麦子人均一年一斤半,过年一家人想吃顿饺子,还是难。” 大部分都是缴纳了公粮了,剩下的细粮并不多。 这跟如今周围农村的情况也差不多。 他的眼里闪过一丝忧虑:“……如今都在兴修水利工程,大修梯田……不是不好,我觉得主要还是因地制宜。这要是全国上下都一个模子,好事也成了坏事。所以,在修水库,修水渠,修这些大的基建工程上,我是赞成的。咱们是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但是像是有些地方……它确实不适合种庄稼。有些山地种果树,种林木,哪怕是种牧草呢。儿子觉得,‘合理利用’这是个字很要紧。” 但是如今,这些话却是不合时宜的。 四爷只静静的听着,又问他:“我听说,乡里要修水库?” “嗯。”端阳点头应了:“往后我大概不能常在家了,得去水库的工地上。” 四爷却放下手里的筷子:“这水利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前期,多是人力耗费在工地上。你去了,力量也是有限。这么着,水利学院开了一个半脱产的进修班,两年学制,出来就算是大专毕业。有这个水利工程计划的单位,都可以推荐人过去。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你去上课。一周上三天课,上三天班。” 端阳对这个安排很意外:“我?上学去?” “上学去!”四爷点头:“你这一辈子,上学的机会不多。错过这一次,怕是以后再难遇到合适的机会了。” 端阳对父母的安排从来不说反对,爸爸说去,那就去。别的一句都不再多问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