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节 徐州(1) (第3/5页)
上的不缺就让已经聚集到徐州的灾民流民松了一口大气,而解决了口腹问题,健忘的老百姓便会平生出许多其他意愿来。 徐州城的规模颇大,虽说不及汴梁、洛阳和长安这些天下大邑,但是名列天下九州之地,自然不同凡响。 “井”字型的街道格局,几条大街便将徐州城的街道骨架支撑起来,节度使府距离南门不远,但是并非在南门大街上,而是偏离与南门大概在百步之外的一条大白街上。 南门亦称白门,从汉代以来便是如此,南北两门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瓮城硕大,关楼高耸。 而古汴河则从西北——东南贯穿徐州城,并在东南城外与北来的泗水汇合,也使得徐州不但成为了陆路通邑,亦是水上巨埠。 牢牢控制住了淮水的淮右(武宁),使得从寿州、濠州一线过来的粮船可以源源不断的沿着寿州(濠州)——淮水——泗州(临淮)——汴渠——虹县——通桥——永城——宋州——汴梁,或者寿州(濠州)——淮水——淮阴——泗水——下邳——徐州(彭城)——古汴河——孟渚泽——汴梁,直抵中原腹地。 前者距离更近,后者需要走现在已经有些落寞的古汴河,加之还要过孟渚泽,所以日渐萧索,但随着江烽强势崛起控制徐州,这条水道也开始迎来了兴盛期,当然对其的疏浚也是避免不了。 但沿着古汴河这一线的徐州城内成为繁华热闹的所在却是自古有之,江烽从节度使府中出来,便沿着这条繁华的所在,信步而行。 钢铁作坊里的火星四溅,一字儿排开的铁砧上叮当声不绝于耳,这并非城外的冶炼监,而是最寻常不过的打铁铺,但是比起其他地方的打铁铺来却是规模大了许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