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9 (第2/4页)
上的知识了,还要跟时事联系在一起。 历史上南北之争不少,单单拿科举来论,从唐朝时便有了南北取士之争。 及至北宋,由于经济、文化重心难移,南方文气渐渐重于北方。 此时,统治者当机立断,设立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平衡。 这一分卷考试的方法,适应了南北方科举的差异,同时也平衡了不同地区的士子心态。 从大局而论,这也是平衡朝堂势力的一种强有力办法。 要知道,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十分重,出自同一考区的学子,往往会形成天然的帮派,更有甚者,同乡成党亦是常见。 如此一来,若是考生以南方多而北方少,难免会使朝堂上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对于偏远地区来说可谓大大的不利。 等到了大齐朝时,太祖皇帝深知南北方取士差异过大对于朝堂的不利影响,便也跟着下达了一系列举措。 不过相比于两宋而言,他这举措又略有不同。 北宋采取分卷考试的方法,南宋因袭之。 太祖皇帝却别开生面,令全国考生使用统一的试卷,只不过,在放榜取士时,却会规定地区比例,将差别缩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就如现在,北方与南方比例为六比七,相差不大,勉强算得上是平衡。 此外,太祖皇帝还规定了,若是当真有大才之人,因人数限制而落榜黜名,可考虑动用额外的十个名额,使得有才之人不旁落。 如此规定,南北考生俱是心服口服,并无异议。 陆烁想清楚这些,再看这题目,心里便有了主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