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1 (第2/4页)
曾建议老蒋在长江下游布雷封锁航道,但老蒋担心这样做会触怒英美等西方列强,一直都没敢这么做。),兵力囤积太多只会增加无谓的伤亡,便将伤势较重(以致于影响了战斗力)的兵员全部送到后方休养,得到了二十万精兵,然后给他们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分别安排好任务,要求他们“独立死守,不求援,不待援,打光为止。后退者一律由督战队射杀。”,他自己也在身上绑了一捆手榴弹、作好了城陷自尽以免被俘的准备,同时还让人在军中反复宣传日军虐杀战俘的暴行,打消部下的侥幸心理。 经过如此的三管齐下,守城**无不拼死作战,而日军经过淞沪会战普遍都很疲惫,弹药的消耗也相当大,尤其是华北方面军损失了二十多万人之后,日本被迫大幅度扩军,不但兵员素质有些下降,弹药储备也被迅速稀释,而国统区兵工厂得到边区技术支援后生产出来的一万多支二四式冲锋枪在巷战中更是发挥了奇效,不光威力巨大,更由于其远较机枪出色的灵活性,大大降低了日军掷弹筒的作用,结果就连陈明仁都没有想到的是,日军在进攻南京一个多月后,居然暂时撤退了此役**以伤亡超过四分之三、其中阵亡将近半数的沉重代价,毙伤日军八万余人(其中击毙3万人左右)。堪称是**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打得最好的一仗,陈明仁也一跃成为**之中屈指可数的顶级名将,但其桀骜不驯却令老蒋极为头痛,私下称其为“第二个卫立煌”。而陈明仁坚守南京期间为了严明军纪,杀了不少“不该杀”的人,日军撤退后他又不等军委会同意便擅自放弃南京、带兵掩护战前还没来得及疏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