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9 (第2/4页)
*,为了平息老蒋的不满(其实主要是担心过多地援助赤色党会令西方列强认为苏联‘又开始“输出革命”了’。/),斯大林于1938年下半年连续两次加派志愿航空队支援**,加上第一批的300架,总数达到了惊人的1200架(但因为之前的战损,第三批到位时总数已经只剩1000架左右了。),这样厚此薄彼的做法虽然令赤色党方面十分不满,但客观上确实多少减轻了一点日本飞机产能飞速膨胀后中国方面的巨大压力…… 空军的飞速成长不光需要飞机和飞行员,地勤人员以及航空汽油等特殊物资也同样不可或缺。/话说地勤人员的培养胡卫东早就着手进行,如今已经收到了成效,而航空汽油也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质量甚至超过了苏联产品。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飞机所需高级润滑油最重要的生产原料蓖麻油,由于胡卫东早在中原边区初建时就已经让人在贫瘠的丘陵山地推广种植蓖麻。所以即使飞机数量大增,空军的润滑油供应也一直绰绰有余,甚至还“出口”到国统区。在支援**抗战的同时,也多少增加了边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早在几年之前胡卫东就能考虑到如此“细枝末节”的小事,令赤色党高层无不惊讶。就连轻易不赞扬人的太祖也给予了胡卫东“目光深远,思虑周详。”的极高评价…… 其实空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战果,除了空军自身的努力之外,“百团大战”期间四大敌后根据地对日占区发起的破袭战和经济封锁也同样功不可没。前者直接减少了日本华北方面军航空兵团的弹药与燃油补给,后者则迫使日军将有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