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23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4 (第3/4页)

更是严重限制了油田原油总产量的提高,而胡卫东明知河南东部就有储量更大的“中原油田”,却因为它位于国统区、并且地近前线而无法开发利用。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页岩油技术才获得了飞速进步的契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老福特终究没想将福特公司的经营重心真的移出美国,因此3亿多美元的总投资金额已经是极限了,须知这笔投资已经大大超过了老福特此行在德国与苏联两国投资金额的总和。很显然,福特公司的投资对边区经济的发展和抗战的胜利将会起到巨大的帮助,而更难得的是,老福特并没有追求那些企业的控股权,并且由于他习惯性地高估了中国的人工成本,所占股份远比胡卫东预计的要少得多。

    第二百七十一章 计划调整

    对此老福特的回答是,他之所以向边区投资,只是看好赤色党与中国的前途,想分到中国崛起的丰厚红利而已,相对来说,德国与苏联的基础虽然更好,但工业化已经完成、至少是初步完成的苏德两国发展潜力却远不能与中国相比。而事实上后来老福特也确实赚大发了,虽然新中国建立后数年间将这些合资的重工业企业陆续收归国有,但是赤色党和新中国的人民政从来都不会亏待这些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为第一个投资边区的企业,福特公司获得的补偿最为丰厚,加上合资期间获得的红利,累计收益超过15亿美元(而且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美元币值十分稳定),利润率超过了400%,这还只是相对次要的直接收益。而战后福特家族之所以能够持续二十多年稳居世界首富的宝座,中国因素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当然,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