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13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36 (第4/4页)

至少外聘两三千人才行,可这还是太贵了。要知道胡卫东现在还准备去欧洲继续扫货呢,将钱早早用光怎么行?

    好在胡卫东这次带来了毛泽民这个理财专家,他不但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就熟悉了美国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现状。还从中发现了很多可以省钱的点子,比如食宿全包(此时美国物价并不比中国高,包食宿其实并不能省钱,但可以大大减少一次性投入的外汇。从而明显缓解现金压力。)、给他们买保险等等,艰难地将平均工资压到了他们在美国工资的3倍,平均预支工资的时间也被减少到半年。在胡卫东离开美国之前,一共招聘到3000多名美国人,需要一次性支付的现金将近一千万美元。虽然还是很贵,但已经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了。此外,胡卫东还请福特公司帮忙培训华人技工,等到他们学成归国,不但技工数量上会更加充足,那些薪水高得让他痛心的鬼佬也差不多可以逐步打发回国了……

    胡卫东并未在美国待太久,2月份经济危机蔓延到欧洲之后不久,他便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虽然如今美国的工业规模甚至不逊于整个西欧。但在科技水平上欧洲在很多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优势,而且除了英国之外,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是采用公制单位,无论是消化投产的效率还是生产加工的精度,都比美国货更具优势,尤其是德国、瑞士等这几个原本就以精工著称于世的国家……

    英国虽然基本上是英制单位为主。但胡卫东还是踏上了英伦三岛,因为这里有一些不能错过的杰出人才。其中正在伦敦大学读研的后世钢铁工业的权威专家邵象华在与胡卫东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