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37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7 (第1/4页)

    )的详细阐释则更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解放区乃至后来新中国的私企也因此得以长期保留下来,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工业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比私营经济,太祖对于不存在剥削的个体经济反而更加在意,原来是他认为个体经济和小农经济(其实自耕农就是个体经济)一样是中国人不团结的根源所在,因此一直主张将个体手工业和商业全面合作化,以便将其转化为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培养国民的集体意识。但经过胡卫东的力谏,赤色党最终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搞一刀切,至少某些确实适合以家庭或者个人为单位经营的行业也没有强求合作化。这一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小城镇的餐饮、旅舍、理发等必需服务性行业,即使是连锁形式,大企业的平均运营成本也肯定比一家一户的小饭店大得多。),另一方面则保存了更多的文化遗产。尽管胡卫东个人对于很大一部分所谓的“文物”其实并不待见。

    至于集体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历史上就是太祖率先倡导的(当时叫做“社队企业”),一是为了战备、二是为了尽量消除城乡差别。因此很自然地受到了高度重视,胡卫东这下也省得多说了。而在更加敏感的外资问题上,两人的立场更是惊人地一致,尽管出发点有着很大的不同。

    太祖其实并不反对引进外资,但前提是必须是有益的、可控的,并且不能损害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这是基于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和西方列强不断加强的经济侵略;而胡卫东相同的看法。则是因为历史上“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