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36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7 (第2/4页)

者“航空战列舰”来,所受的损失毕竟还是小了很多除了这些光看数据就能发现的问题,齐柏林号航母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那就是舰载机。客观地说,二战期间的德国飞机虽然受制于坑爹的发动机或者说是耐高温材料而普遍短腿,但撇开航程不谈的话,德式飞机的性能还是较为出色的,但对于舰载机,德国却完全没有设计和制造的经验,只能用陆基飞机来改装。…

    可即使是二战时期,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的设计要求也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其中轰炸机的要求较低,只要能够在航母甲板上安全起飞和降落就行,对于结构坚固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来说,这一点不难做到。

    同时,舰载轰炸机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远比坦克结实得多的军舰,因此载弹量和投弹精度比任何其他参数都更重要,其次则为航程和cao纵性能,其中前两项性能斯图卡可谓是冠绝天下,cao纵性能也好得没话说。作为舰载轰炸机再合适不过了。唯一的缺憾就是航程短了点,但这在胡卫东向德国提供了耐高温合金的配方和工艺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有了物美价廉(相对来说)的新材料。废气涡轮增压器、新型发动机和贫油燃烧技术的研发成功令德国飞机的航程普遍增大了一倍以上,而其他性能却没有半点下降,反倒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改进之后的斯图卡轰炸机完全可以胜任舰载轰炸机的工作,而且因为其超大的载弹量和在优秀飞行员cao纵下几近100%的恐怖命中率。斯图卡舰载型及其各种改型普遍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二战期间最好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因此胡卫东对于斯图卡舰载型只提了可折叠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