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18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7 (第2/4页)

继研发成功,给抗战之中的将士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杀敌利器。其中首先完成的自然是40mm反坦克火箭筒,这种被胡卫东命名为“长缨1型40mm火箭筒”的反坦克利器在设计上参照了历史上后世经典的69Ⅲ型火箭筒,作战效能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其180mm65°的惊人穿甲深度足以轻松摧毁二战时期的任何一种坦克,即使是历史上后来纳粹德国号称坚不可摧的虎王式重型坦克也不例外。

    如此巨大的威力拿来对付日本的薄皮坦克怎么看都有些牛刀杀鸡的感觉,为此不少技术人员认为其过高的性能要求无谓地增加了生产成本,但胡卫东却指出“主席教导我们。世界是运动的、发展的,我们在进步,鬼子的坦克难道就不会进步了吗?如果只满足于可以摧毁日军现役的坦克,等他们的新型坦克装备部队之后我们再研究更新型的火箭筒,在其间的空白期我们前线的指战员得要白白牺牲多少人?何况这么个小东西,再贵又能贵到哪儿去?飞机坦克什么的多考虑一点成本问题,倒还说得过去……”

    胡卫东的这番讲话打消了技术人员的顾虑。“超前研究”思想也因此深入人心,但此时或许只有太祖明白,这种无比犀利的单兵反坦克利器设计出来根本就不是为了对付日本人。它真正的假想敌其实是北方的那位老大哥……

    也正因为胡卫东清楚在抗战中用不太到“长缨1型40mm火箭筒”的强大破甲能力,所以对其配套的软杀伤火箭弹也十分重视,其中最先研制成功的是杀伤榴弹、更准确地说。是钢珠杀伤弹,该弹借鉴了部分反步兵跳雷的设计思想,火箭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