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8 (第3/4页)
随着战争的磨砺而越来越不畏死,也因为两个时期人们的心态不同所致。在当初华北抗战的时候,除了少数的智者,对于抗战的前途都并不怎么看好,那时中**队对日作战时虽然勇敢顽强,却带着很重的悲壮色彩,所以不怕死的虽然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类似鬼子板载冲锋一样简单地拼掉自己的性命一了百了,既悍不畏死而又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却实在不多,因而只有精兵中的精兵在阵线崩溃地时候仍能沉着冷静地选择最为合适的作战方式与敌周旋到底。 而现在即使是因为恶贯满盈而只能铁了心跟着鬼子一条道走到黑的铁杆汉jianian,也大多相信中国的抗战即将获得胜利,更不要说是那些抗日军民了。在这样的信心支撑下,当初精兵强将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一般的官兵就能做到了。历史上德日法西斯前期势如破竹、后期却兵败如山倒,固然是因为兵员素质确实不如战争初期,但信心的失去显然影响更大,毕竟要说新兵太多导致战斗力下滑,那么美苏扩军的幅度更大,那些不一样是新兵吗?要说老兵损失太多,再多能多得过苏军? 由于东野三个纵队十几官兵的死战不溃,日本机甲第一军虽然成功地打穿了阵线,却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全军一千多辆战车当中被彻底击毁的超过了三百辆,再加上受到重创而无法开动或者参加战斗的、以及路途中出现抛锚等技术故障而掉队的,鬼子装甲军现在已经仅剩不足五百辆战车可用,扣去其中的“炮战车”与装甲车,作为装甲军基干力量的坦克总数更是仅剩不足二百辆,突击能力不可避免地大幅下滑。即使华野主力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