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40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04 (第3/4页)

-1机身极高的结构强度是分不开的。这方面德国结构科学家的帮助固然功不可没。但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环氧树脂对泡桐木进行表面强化后产生的惊人效果。实验之初,“环氧树脂之父”(历史上他还当不起这个称号,但这个时空绝对当得起。)李格林就惊讶于这种新材料堪比普通钢材的超高表面硬度。而其后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这项工艺不断改进优化,使得这种新材料的综合性能更加优异,并根据承力构件、机体外壳等不同的用途而开发出了多个衍生品种,因此以其为机体材料制造出来的轰-1乃至其后的歼-1在坚固程度上较之铝合金飞机甚至更具优势,这是因为硬化泡桐木密度小得多而能够将飞机外壳厚度加大的缘故,这同时也等于给两款飞机披上了一层厚厚的装甲,使其具备了即使连胡卫东都没完全预料到的的惊人生存率……

    此外,以李格林为首的环氧树脂研究小组还进行了提高这类材料抗燃性的研究,虽然不可能改变其可燃的特性,但却还是成功地令其耐燃性大为加强,除非是在火中长时间焚烧、否则很难着火,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不是被专门的燃烧弹打中,以之为材料生产出来的飞机基本上是烧不起来的,这就令其最大的弱点基本得到了弥补,毕竟二战时期飞机所用的铝合金若被燃烧弹击中后同样是会烧起来的,硬化泡桐木最大的弱点也只是与航空铝合金一样,这本身就已经是相当大的优势了。

    早在轰-1设计之初,胡卫东就考虑到中国机场数量严重不足,而对其续航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但依靠着无比轻盈的机身和不断更新换代的发动机,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