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章 李商隐:最后时过境迁,再回想谁的脸 (第22/22页)
进士,我李商隐从来不曾巴结权贵,钻营人脉,也不曾胁肩谄笑,竞媚取容。但没有人听他的,人们只关心符合他们价值判断的“真相”,至于事实如何,并不重要。李商隐对他这不公平的一生多少冷暖自知的感慨,全部流进他笔下的李贺被命运捉弄的人生终了时的一声哭泣。 李商隐甚至找不到一个杜牧来为自己鸣不平,他已经放弃向世人澄清。他也有不甘心的时刻。譬如往来幕府的旅途里,检索自己身边以往的文章,火烧墨污,零落残缺。他曾经是天下皆知的才子,人人夸奖他“声势物景,能感动人”。当时他也想过,世人都称赞韩愈的文章,杜牧的诗篇,令狐楚的章表檄文,那么他们会怎样评价李商隐呢?现在他知道,“韩文、杜诗,彭阳章檄,樊南穷冻”——世人记得的,只有他的穷困与窘迫。 大中元年(847年)十月十二日,是个有月亮的夜晚,李商隐替自己的文集写下序言。后七年,妻子去世,家道丧失。他放弃了精神世界里的高蹈从容所换来的一切,也还是崩塌了。他甚至想,也许应该去信佛。这夜里,他又续编了自己的文集。十一月的夜晚与七年前十分相似。灯光暗去,黑夜熄灭烛烬里最后的红色光点。四十出头的李商隐一直坐在黑暗里,直到永夜过去,琉璃一样纯净的亮光再次升起在江面。 再四年,李商隐就死了。他一生做了很多努力让别人理解他,到头来几乎通通失败了。而他不愿写明白,也无法写明白的语焉不详,倒成为代表作,如同最后这首《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