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章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长恨歌》 (第4/17页)
。 比起cao心家计,白居易大概更喜欢考试。书判拔萃考解决纠纷的判词。白居易为自己准备了百来道模拟题,比如说: 乙女许配给了丁男,彩礼已经接了,但是乙后悔,丁愤而告官,乙辩称:可是都没有立婚书呢! 甲的老婆在婆婆面前骂狗,甲很生气,把老婆休了。老婆也很生气,认为没犯“七出”,怎能单方面离婚?甲辩称:这是不敬! …… 这些后来成了在考生中广泛传播的“百道判”。 在三十一岁这年,白居易终于如愿做了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年),四年校书郎任满,白居易不愿意赋闲等待吏部再次考核,挤进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考试。考上了,便能立刻授官。 为了省钱,赋闲时的白居易连房租也不想付。他与同样校书郎任满,也要参加制科考试的元稹一拍即合,都搬进了华阳观,结伴温书。这下连笔墨纸砚的文具钱都有人分摊了。制科考策论,白居易再次展示了他在考试方面的天赋,整理出了一套《策林》,分析策对的每一个部分,还有参考答案,在考生中畅销一时。甚至后来皇帝下制诏,也用了白居易的参考答案。 如果白居易一辈子只需要考试,他一定过得很开心。但考试只是一道帷幕,他以勤奋和才智用力把大幕拉开,满以为会被鲜花掌声淹没,没想到人生最真实的崎岖黑暗才开始一点点展现在他眼前。 三 辉煌的唐代长安城在清晨五点依然保持着她一贯壮丽的面貌。 一条横贯南北的朱雀大街把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属于皇族的宫殿与官衙,以及围绕着他们的高官显贵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与东北部高档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