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6章 京郊殡宫(58) (第9/17页)
,卫洵休整好了,便下了狐狸,执导游旗在队伍最前方领路。哪怕魔鬼商人都暂居于后,给他做副导。毕竟这个景点是丙二五零的领队考核地,是他的主场。 “天寿山原本的名字非常普通,那就是‘黄土山’,是明成祖朱棣筹划迁都北京时,召集了大量风水先生,相地名士,来为他寻找‘万年吉壤’,最后选在了昌平黄土山,所以才将其改名为天寿山。” 因为现在旅客们还在‘体验出殡’的缘故,卫洵的话不算很多,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譬如说这明十三陵其实是在群山环绕中,最北边的天寿山是主峰,两边又有群山环绕,陵区的正门开在最南边。 “我们马上就能看到‘蟒山(龙山)’与‘虎山’,就分列在大红门东西,正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风水地势。在大红门南面还有一座嘉靖年间建的,高大的石牌坊,很是巍峨精美” “从石牌坊到大红门,再到碑亭等等诸多景点,全都建立在‘神道’上。” 神道,顾名思义,这本就不是给‘人’走的道路,而是引导亡魂的。所有明朝皇帝的入葬队伍都会从神道上走过。神道的尽头便是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的明长陵。 “明长陵是十三陵之首,里面葬的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 这条大门一直通往明长陵的神道被称为主神道,而其他陵墓则建在从主神道向左右两边延伸的神道上。就像一棵有主干与向外延伸分支的大树。 明十三陵开放供给游客们参观的陵墓不多,长陵便是其中之一。如果按正常旅客旅游,从大门一路坐车到最北边的长陵,这是完全没问题的。 但旅队却遇到了难题。 “好重。” 云良翰咬紧牙关,汗如雨下。早在一刻钟前他便含了一块血鹿茸(昨晚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