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九章 中秋佳节(三) (第2/6页)
高居首位的沙胜捻须沉吟,轻轻的点头。虽然给人扫了面子,但确实是首好诗。 杨运使微微点头。看沙大参的表现,不足为虑。真是太天真。若是有人落他的面子,他定要让对方明白,什么叫做官法如炉? 两位大人都点头,歌姬们经验丰富,正要演奏之时。萧幼安长身而起,扬声问道:“敢问郑大少,这首诗好在何处?” 正一脸笑容的郑文植脸上僵住,一脸窘态。盐商附庸风雅,族中的子弟,资助的文人有不少进入仕途的。但真正能把书读通的,还是少数。郑大少将来要继承父亲的产业,哪有时间读书? “哈哈。”明亮的正厅之中响起一阵低低的哄笑声。盐商群体中,和郑家不对付的也有不少人。比如出身徽州的盐商。 萧幼安不屑的冷哼一声,对魏子和拱拱手,“魏兄江南名士,参加今晚西园的中秋诗会,幼安身感荣幸。然而,不告而入,非君子所为吧?” 魏子和今天是来刷名声的,刚才沙大参、杨运使点头,他的名声已经刷到手。并没有砸场子的打算。但萧幼安语气不善,当即冷淡的道:“我随友人前来,见识扬州风华。只是,见了一首拙劣的五言诗,一时技痒而已。” 萧幼安道:“好,在下也有一首中秋诗,请诸位老大人品鉴。”萧幼安向沙大参、杨运使、江府尊几人施了一礼,再对魏子和道:“请魏兄指教。” 几名扬州名士纷纷叫好,“我等洗耳恭听幼安佳作。”萧幼安是扬州府人,而魏子和是金陵人,跨江而来。他们当然支持自己人。 萧幼安一甩衣袖,正要吟诵时,门外传来一个少年的声音,“还是我来吧!” … … 正厅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