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六章 一封公文 (第4/5页)
太偏于理想化。” 江知府接口道:“此辈学道官就不该任一方主官。眼高手低,空耗州县人力、物力。真不知道朝廷里几位老大人是怎么想的?”说着,摇摇头,很是轻蔑。 卫师爷笑一笑。这样的话,江府尊可以说,他不能说。 … … 在盐商们得到消息,纷纷往新安会馆、晋商会馆、长安会馆聚集时,扬州城中的两淮盐运司的杨运使也得到消息,对自己的佐贰官费同知道:“看来,沙大参还真有心追讨昔年积累起来拖欠的盐课。” 费同知淡然的一笑,“求名而已。听说,沙大参昨日前往郑家商量无果。怕是恼羞成怒。” 杨运使哈哈一笑。 … … 扬州城内的大小盐商三百余家,可称为豪商的有二十几家,最大的则是三大盐商:汪、郑、马这三家。这些盐商以原籍地域大致分为三个部分:SXSX徽州。 其中,汪家、马家同属徽商。郑家是晋商。 徽州古称新安。新安会馆中,几十家大小盐商聚集,打听消息。后院之中的一间明厅里,十几名盐商的当家人坐在一起谈论今天分守道衙门发出的公文。 其余的盐商都没有进去。能不能进这间屋子,众盐商心里有一道看不见的线。窝本至少要有两万引以上,才有资格进去坐一个位置。 一名盐商道:“昨日沙大参去郑家协调未果,如今大怒,为之奈何?” 一名中年的盐商唐盐商冷笑道:“早就听说郑家的小子嘴臭,别是当面得罪了沙大参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