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二百八十章一 未来 (第4/5页)
但是胜在好处多多,各样物资,都要从工部走一圈,自然也就是上下其手的好机会,大家好处均分,比如一支火铳用铜十斤,等真到了匠户手里时,最多还剩下三四斤铜,其余的,就都被工部官员贪污去了。 匠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从早做到晚,材料不足,饭也吃不饱,造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的质量,可想而知。 成祖年间还横扫沙漠,打的蒙古人望风逃窜的火器,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神机营,到这会儿已经大不如当年了。大明的事就是这么奇怪,明明时间推进,火器也是越造越多,但手艺和质量,却仿佛是大大的不如当年了。 制度的腐败比起学术的落后还要来的可怕的多,到了明末,火器制造更是一塌糊涂,辽东边军所用的火铳种类繁多,孙承宗的炮营有大炮十余门,小型火炮千余门,火铳鸟铳数千支,但威力极少,火铳不要说打出去的威力了,就是能不炸镗就算是工艺过关了。这样的火器,当然叫八旗兵瞧不起,觉得还远不及弓箭了。 但是,在欧洲,十五世纪最老的滑膛火枪就淘汰了最精锐的弓箭手,原因则很简单,一个合格的弓箭手最少要三年以上的经验,而一个合格的火枪兵,由农民训练成功,最多三个月罢了。 现在幼军中的匠户待遇优厚,张佳木从不克扣下属,对这些匠户更是爱若珍宝,每户每月赏米一石,咸菜银子若干,还发给鞋子,布匹,大帽等物品,前一阵天寒,还发给炭火等取暖之物。 可怜那些匠户在工部时被人当奴隶一般,到了幼军之中,一切待遇不同,当真是喜出望外,心气一高,自然也就是格外卖力。 除了打造铠甲和制作一些锦衣卫用的小东西外,就是造火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