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二十六章 盐引 (第3/5页)
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开始显现出来,只是,此时此刻,大家还都没想到这一层罢了。 对张佳木的赏赐在前两日陆续颁布出来,有功人员,大约都是各自有赏,最倒霉的就是那个看守行宫的少监,发到长陵当净军,这辈子不是掏粪就是种菜,总之,除死之外,就得是靠着卖苦力过活,太监之中,最凄惨的惩罚也就是如此了。 其余相关责任人等,自然也是各有奖惩。 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罚,也就是那个少监倒霉。奖,当然只是奖张佳木和几个得手的锦衣卫官员,比如孙锡恩几人。 连被派去打听消息的薛恒这一回也捞了点小彩头,赏赐表里等物,特嘉其行。 听说这是太后的意思,亲臣彼此也有些争斗,薛恒这一下风头隐隐盖住了焦敬,一时间也是风光一时无两。 至于张佳木,赏的就多了。因为一时不能大张其事,皇帝只好求实惠,先再赐八十顷庄田,数字不多,但好好儿的赐田一下子八千亩,也算不坏,对张佳木自己的个人财务情况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还有什么粗夏布,细夏布,松江葛布、苏绸等做衣服,鞋子的布料,总也赐了二三百匹。对一直很小气的大明皇家来说,简直就是不次重赏,非常难得。 明不比宋,宋对大臣的赏赐是无微不至的,宋的副相,国务院副总理级,大约年薪在数十万到百万之间,这已经很多,但逢年过节的时候,皇太后和皇帝,太子,诸王,都会赏赐和敬赠有加,从不落空。从金银到丝绸,再到柴草,无微不至,无所不赐,包罗万象。所以,在大宋为官,再清廉的官员也能过的很好,当时的物价水平,百来钱就能很舒服的生活一天,年收入几万贯或是几十万贯的人,钱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