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_科举出仕(士) 第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科举出仕(士) 第23节 (第4/8页)

出格。

    虽说评卷人是由五百里外较远的书院山长或幕友当任,可主考官还是章学政,即使评卷人与章学政的偏好不一样,也会尽量向他靠拢,更别说最后的排名决定权还掌握在章学政手上。

    新颖,是因为章学政是个很有想法、不肯流于俗套的人,作答风格和观点要让人眼前一新。

    不出格,是因为这章学政虽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却不能将其错误地看成一个新世纪的‘新新人类’。他本质上更可能还是一个囿于俗套中的读书人,因为他也是在四书五经和儒学思想的熏陶下长大的,因此作答风格和观点依旧不能出格。

    新颖不出格,这个尺度,黎池自认能够把握住。毕竟他前世也在官场上走了那么些年,且走得还算顺畅,对于尺度的拿捏还是有一定经验的。

    ……

    黎池在他爹和两个堂哥的目送下走进考场,搜查核检,对号入座,响锣开考……

    院试考两场,第一场正试,连考三天不出考场。第二场覆试,考试时间根据考试内容有所变化。

    正试的考试内容与府试和县试大致相同:帖经、墨义和策问。考完后由考官和评卷人进行糊名评判,一天至三天内判出正试通过的考生,通过人数为最后考取秀才名额的一倍。

    接着张贴出通过正试的考生名额——即为草案,草案只写通过的考生的座号、不写姓名。

    草案上有名者,进入第二场覆试。

    根据黎池收集的以往的有关覆试信息得知,此次覆试也许会遵循旧例:考一文一诗,即作一篇策问、赋一首诗。也有可能不赋诗,只作一篇策问。

    不管第二场覆试如何,第一场连考三天的正试更加关键和紧要。

    读书人多半家境算过得去,都被被养得细皮嫩rou的,更甚至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