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敏感问题 (第4/7页)
由于本省的教育系统,在出完卷子之后、阅卷完成之间的时间差里,又嗅到了一些从京城来的、关于教育系统倾向的新风声。 具体当然是不可描述的。 所以厅里决定要给选第二题的考生们额外保护:每份作文必须有3个阅卷老师分别打分,如果分歧争议较大,那就得提交专家组讨论,以免错杀了“实事求是”的文章。 为此,还特地从系统外调了几个文联、作协的专家,来作个旁观见证。 万一将来上面真的讲“实事求是”了,也好显得本省教育系统从来没有戕害过“实事求是”。 幸好,敢选第二题的考生,本来就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这个慎重的决定,实际增加的阅卷工作量也不明显,一线老师并没有怨言。 …… 萧牛仔仔细细看了顾骜的文章。 那行文给他的第一感觉,就不像是中学生写的,而是一个在某个领域真抓实干、深入一线的工程科研人员写的。 一股浓烈的细节真实感,和振奋人心的科研攻关成就感,扑面而来。 文笔不是很优美,但作为高考作文,已经够了。 至于如何利用物理科技分离混合气体,说实话萧牛根本没看懂,但他文章中的那些比喻,如果真的贴切的话,确实非常生动。 “好文章,这事儿要是真的,可以上《人人日报》作为先进事迹了。嗯,一些细节要模糊处理。 不过,一个14岁的知青,真的有能力做到这一步么?这事迹也编得太离奇曲折了吧。恐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