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敏感问题 (第6/7页)
“就是,再说时间紧迫,哪有资源为了一篇文章的真伪去采访验证。” 不过,也有谨慎派的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同志们,采访调查考试作文事迹是否造假,确实是没有先例——可敢于在作文里拿那么有鼻子有眼的重大事项来举例、或者捏造的,也同样没有先例。如果我们判错了呢?你们还记得张铁生的案子么?” 最后这句话,起到了关键作用。 张铁生,就是那个著名的“白卷英雄”了(物理化学入学考试几乎交白卷,还在卷子上写了封公开信),他的案子,才过去了4年,教育系统的人,对此都是心有余悸的。 当初一开始公事公办判张铁生不及格的阅卷老师,那几年里都被清算了——当然现在粉碎邪恶集团后,又翻案回来了。 但顾骜这个案子,明显性质不同。 顾骜是实打实写了好文章的,只是无法验证事实部分有没有造谣——如果顾骜真的为那么伟大的工程做出了贡献、而且文章本身也写得科学严谨、文笔结构都尚佳。 而阅卷老师却判了“冤案”的话。 将来被申诉翻盘闹大,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所以只能是谨慎求证,或者给他一个高分,绝对没人敢不经调查就0分的。 面对大家的沉默和害怕,萧牛清了清嗓子,再次提议道: “既然大家都有顾虑,我们还是慎重点好。至于资源和时间,就不用你们担心了——我们文联有《文学月刊》的记者资源,这篇作文里的事迹如果是真的,那绝对够资格被加工登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