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11节 (第9/11页)

耶律不花的神情,杜中宵看得出来,他既想要赚钱,又不敢公然违背契丹禁令,心中暗笑。不敢公然违背,便如果给他一个台阶下,那就未必了。

    喝了几口茶,杜中宵道:“唐龙镇自被西贼劫掠,城池残破,人口逃散一空。年前我们千辛万苦寻到了来家的人,已经送回唐龙镇,让他修茸城池,抚绥部族。那里是来家世守之地,朝廷也不好多过问他们的事务。前几日我上报朝廷,欲在那里建处互市之所,远近各族,均可自由贸易。得些税钱,也让来家能守住祖业。这里榷场的货物,都会卖到那里,郎君若有意,可到那里去买。”

    耶律不花猛地抬起头来:“知军是何意思?还请明言!”

    杜中宵道:“唐龙镇本是藏才等族的地盘,朝廷只是羁縻而已。在他们那里做生意,便如跟境外一般,不受诸般律条约束。本朝如此,只是不知你们了。”

    耶律不花仔细咀嚼杜中宵话中的含义,慢慢明白,点了点头,面上露出笑意。

    杜中宵的意思,其实就是把唐龙镇建成特区,绕开各国的诸多禁令,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地方。宋朝和契丹,包括党项,经济的互补性其实很强,有贸易的强烈需求。但是都控制战略物资,让贸易受到诸多限制,发展不起来。以宋和契丹的体量,一年一两百万贯的交易量是远远不够的。

    契丹的核心统治区在东部,与宋的贸易也以河北路四榷场为主,那里也控制最严。大同府以西的广大地区,其实是以党项、鞑靼、突厥、吐谷浑等族为主,契丹和奚人很少。杜中宵就是瞄准这里,用各种办法绕开契丹和党项的禁令,从这些地方换马入境。

    唐龙镇便是一个合适的地方,这里地当要冲,跟其他地方,特别是北方草原有大道相通。又是半独立的藩镇,名义上属于大宋,但也向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