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_第44章 一营兵要18万两银子(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一营兵要18万两银子(2) (第3/5页)

。 就算鸟铳之类的中等火器。

    一般只得一些州县生产,并作为税的一部分上交。

    其实大明火器众多,每年兵仗局就要造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四眼铁铳、佛朗机铁铳、十眼铜铳、木厢铜铳、神机铜炮、十眼铜炮无数。

    这兵仗局是大明专门制造各样火器地地方,由内府监局统领,有太监一员,每年都要制造军用火器几十种。

    还有属于工部管理的军器局,每年也会造一些长枪铳炮撒袋等类的火器。 除此之外,还会打制一些常规的军器和军装,每年额造盔甲腰刀等器三千六百件。

    限制严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优秀的火器人材都在军器局和兵仗局那边,就算黄来福有办法破除了这个限制,也没有这个人材啊。

    不过火器确实是很重要,除了想办法让自己五寨堡的火器生产得到朝廷的批准外,要不,先向一些州县卫所购买?不过黄来福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

    除了兵仗局外,大明各地生产的火器质量都让人堪忧。

    当年戚家军就有恶例,由于当时灭倭时,戚家军地火器都是由当地一些府县分散供应,火器质量极为不好,各地所造的鸟铳铳管常有炸裂的危险,以致使士兵提心吊胆,不敢双手握铳以作精确的瞄准。

    还有一些火炮,也是常常铅弹与口径的尺寸不合,有的火炮,甚至连导火线都无法燃点。 因为这种情况,所以火器在戚家军的使用范围很是有限。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黄来福不想将来自己士兵出现开枪不成反被炸的情况。

    火器暂时没办法,就先使用弓箭吧,不过刘总旗却表示造弓箭所需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