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战争之伐清_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军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军制 (第5/7页)

准备重新划分军队编制,并在军中推行一套烂大街但有用的体系。

    废除现有的哨以上编制,设立新的编制。

    以及……军衔制。

    军衔制虽然在网文中属于是烂大街的cao作了,但他能够被广泛流传就足以证明这套体系非常实用,并且随着军队逐渐往雇佣兵制、职业化发展,军衔的产生也就成为了必然。

    对于军衔等级,苏言参考了自晚清开始的天朝军衔等级制度,从列兵以上分为四等,每一等都对应了军职中的一个等级。

    列兵就是普通士兵自然不用说,不过在列兵以下还有一级名为辅兵,惩戒营皆为这一等,他们是军衔等级中的最底层。

    军士:下士(伍长)、中士(什长)、上士(哨长)、军士长(哨官)。

    初等官佐:右军校(副连长)、左军校(连长/副都司)、大军校(都司/副参将)。

    中等官佐:右都尉(参将)、左都尉(旅帅/副将)、大都尉(总兵)。

    上等官佐:右将军、左将军、大将军。

    如此排列下来,一目了然。

    军衔制,苏言参考了辛亥革命后的临时政府推行的军衔制度,相较于晚清的正副协都统、参领、军校,这套更适合汉人军队的命名方式。

    改制后,除轻步兵、掷弹兵和骑兵等编制较为特殊的兵种外,普遍以5人一伍、10人一什、40人一哨、120人一连、六连为一营、三至四营为一标、二至四标为一旅、二或者四旅为一镇。

    营官名为都司,标官名为参将,镇官名为总兵,旅则是来源于周礼中的旅,其长官为旅帅。

    其中,装备燧发滑膛枪的兵种将单独编制,冷兵器部队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