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嫡长子 第845节 (第6/6页)
根,致使三百年大唐皇室相争不断,杀得是血流成河,令人唏嘘不已。” 唐朝这一段尤其的血腥,从李世民开始就不是个正常继位,后面也根本没几个正常的,这也导致了诸多恶果,比如唐玄宗一天就杀了三个儿子,武则天杀子杀女!反正就是杀到最后活下来的那个当皇帝! 与老朱家相比,老李家确实不存在‘宗藩俸禄’的问题。 王守仁轻轻的说:“皇上熟读史书,又见微知著,那又有何犹豫之处呢? 当年太宗皇帝也曾喜爱汉王,但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最终选择了立下长子,即便如此,还是召来了汉王反叛一事,幸得太宗皇帝早有防范,未曾酿成大祸。可即便如此,岂不闻正德十一年,宁逆造反之事? 若是皇上今日不行立嫡立长之制,微臣敢说,祸事,未尽矣。” 正常人都不敢与天子这样讲话。 朱厚照养成了高高在上的习惯,差点都要发火了,但一瞬间又想王守仁说的没错。 于是强压不满,质问道:“可行了立嫡立长,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吗?你说说哪里有百代的君王?” “那皇上想立什么?” “自然是立贤。” 王守仁淡淡的回复,“怎样算贤呢?汉武帝雄才大略、武功卓著叫不叫‘贤’?宋仁宗仁政爱民、好学听谏叫不叫‘贤’?南唐后主李煜才学盖世,精通诗词书法,叫不叫‘贤’?我朝太宗皇帝五征漠北可称贤,可仁宗皇帝与民休息也可为贤。 即便抛开这些不论,仅以皇帝的喜好为贤与不贤的标准,那么枕边风、耳边话都会影响皇帝的判断,到那时,又怎么确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