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421 捧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21 捧杀 (第3/8页)

意识形态的碰撞愈发地激烈。

    总而言之,绝大部分时候,有钱的大金主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有钱又有国家意志支撑的他们,可以牢牢地控制住话语权。也就是说,哪怕《时代周刊》影响力很大,但是如果它屁股坐歪了,分分钟就会被群起围攻,就会被挤兑破产。

    所以李晓峰对参合新闻界没有兴趣,他没兴趣傻乎乎地跑去找虐,在俄国真正强大之前,那种尝试根本就是徒劳的。

    不过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晓峰没兴趣,可帕维尔却有兴趣。如果真像某人所言,舆论战场作用如此大,那么花点钱投资一下也无妨,反正也要不了多少钱。

    帕维尔永远都不会后悔这个决定,在此之后,经过精心的舆论引导,帮助犹太人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尤其是纳粹上台之后的三十年代,正是有了新闻界的力量,才及早的披露出了纳粹的反人类暴行,才使犹太人免受历史上的那种灭顶之灾。

    不光是以后,哪怕就是当前,帕维尔也尝到了舆论引导的甜头。犹太人花了大价钱,买通了各国的主要报纸对毕苏斯基大唱赞歌,将毫不起眼的奥尔什丁战斗包装成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捷。

    仿佛,丢掉了奥尔什丁犹太人就已经大势已去,丢掉了奥尔什丁就等于丢掉了耶路撒冷。似乎对于犹太民族而言,奥尔什丁的沦陷就意味着毁灭。

    而夺取了奥尔什丁的毕苏斯基则是当代的战神,是当代的拿破仑。反正随着报纸上的一通吹嘘,毕苏斯基确实有点飘飘然了,而每一个波兰人也都以为,属于他们大放异彩的时代来临了。

    “这样会不会有反效果?”布尔加宁小声的问了一句。

    确实,如果毕苏斯基兴奋过头了,脑子发热带着嫡系部队也往前冲怎么办?按照这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