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实验室级别的银河3代 (第8/14页)
P会推向市场每秒26亿多次运算能力的超算,那这都1987年12月份了,实验室里当然会有每秒百亿次运算级别的。 同样的道理,岛国的富士通、日立、岛国电器等等,才是那边的核心大厂,富士通也是在1993年拿出来全球第一台计算次数1245亿次的集团。 那一台也是表面资料上,全球第一台运算次数破千亿的。 在这之前岛国超算比较强的是1990年日立推出SX-3/44R,每秒运算232亿次。 赵东淮从东芝手里收来的银河2代机,每秒10亿次那种,也都不是东芝产,就是富士通或日立、岛国电气的牌子。 东芝生产个人用笔记本电脑,但是和超算集团也有深度合作。 华夏在1983年推出银河1代,只能说是属于全球第六个能独立制造超算的国度。原轨迹1997年才推出的银河3,运算次数破百亿,对比93年岛国就跨入每秒千亿运算时代,还是差了几步。 也是90年代开始,超算正式疯狂卷入百亿计算、几百亿次计算、千亿、几千亿规模……所以,赵导从东芝手里搞来的十台比肩银河2级别的,真就是这阶段全球表面上商用的顶流超算。 现在大家出售的商用超算,都是四处理器,八处理器,卷到21世纪的时候,你一台超算没个几百块、几千块处理器,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见人。 电影特效时代,各式特效发展才会那么如火如荼,特效代差极为明显不说,3D和IMAX的震撼度更像是二维跨入三维。 “岛国几个大厂,包括北美X-MP,实验室里是有百亿运算次数的机器,但不对外出售,不商用。” “90年日立推每秒运算232亿次,93年富士通1245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