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22 (第4/4页)
一看这状况不对, 便亲自带着少年团的孩子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 踩着军步, 唱着军歌从街头走到了街尾。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 死不休战!西有大秦, 如日方升……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 谁与争雄!” 这首军歌原出自上人们近代甚么影视剧的插曲,雄浑壮阔, 更有渴望杀敌建功的激昂之情, 当日听着钟恪一哼唱,厉弦便欢喜不已。 军歌为军魂,更是体现军人精气神的乐曲。 拿这首来作为狄丘军的军歌, 却是厉弦与上人们再三商议的结果,厉弦在西北盘踞为王,却并未在明面上反了大燕,更未自立国号,无从以“国”之名来号召国人景从。好在西北之地有一大半,原就是当年大秦的所在,始皇一统华夏,二世而绝秦,但作为老秦人的后裔,西北之人心目中多少都有以秦自豪的情结。 以秦自诩,也是从心理底层暗示,我等仍是华夏子民,愿为华夏与蛮胡血战到底!另一层意味则是将西北隐隐与大燕放在了平等的位置,昔年燕赵等七国更以秦为雄……这一番机巧却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颂唱老秦不犯忌讳,又透出一股明明白白的雄心壮志。知我心,愿追随者自当景从;知我意,忌惮者也无法以此来攻击西北的不臣之意。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厉弦以王霸之道同行。 在水泥长街之尾,轰轰烈烈、军乐齐歌之中走完全程的西北王,王霸之气大开,高声宣布,此街为民而建,就是让民众们走的,时值豆熟,便以“黄豆”为名,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