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廿二章 早附凤翼攀龙鳞(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廿二章 早附凤翼攀龙鳞(八) (第3/5页)

分夏秋两季,从正统七年开始,收来的国税就分入太仓和内库。

    内库有内承运库、广积库、甲乙丙丁戊五库、赃罚库、广惠库、广盈库、天财库和供用库。这十二库中,只有内承运库存的是金银,其他存的都是硫磺、硝石、布匹颜料等等实物。

    内承运库就是大臣们死死盯着的内帑。

    在大臣们眼里,那里就像是有个聚宝盆,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弘治、嘉靖、万历三朝,皇帝能够以强势从国库搬来百万两白银,但在皇帝弱势的时候,就只有被大臣往外搬的份。

    崇祯即位之后,没有从太仓挖过一次银子,反倒不断地发内帑,以至于朝臣都知道户部没钱,要钱找皇帝陛下发内帑。因为京师三大营和上直二十六卫的军饷都是内帑支撑,所以只要有帅臣带了京营的兵出去,就可以理直气壮要求发放内帑。

    内帑的来源主要有四个:国税中的金花银、太仓国库、皇庄皇店、罚没。

    崇祯帝登基之后,朝廷每年亏空,想从国税中分出金花银比割外臣的rou还难。太仓国库更是长久维持着空虚的状态,挖无可挖。

    剪除了魏忠贤之后,皇庄和皇店每年数万两银子的收入也不断缩水。至于罚没,魏忠贤和客氏的赃银对于整个帝国而言,只能算是蚊子rou。世人总以为权宦必然是巨贪,市井中也有魏忠贤带着四十余车金银珠宝的传说,但单纯从罚没的资产来说,魏氏的那些钱财甚至不足以构成贪墨重罪,是以官方都不愿意公开披露,以免阉党以此来证明“厂臣不爱钱”。

    至于罢矿监、裁撤织造局,更是让大内的经济状况雪上添霜。

    所以从十一年开始,崇祯几次向勋臣贵戚们募捐,希望能够共度时艰。这些家财万贯的豪门,纷纷将家中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