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零七章 我有一壶茶 (第2/4页)
也大不了多少,说起来也勉勉强强算作同龄人士,为何崔文卿的话却觉得几人年龄上有很大的隔阂? 不过此乃小事,苏轼了元也没有往心里面去,并未深究。 闲聊片刻,崔文卿这才问出了一直萦绕在心头的疑问:“对了,寻常那些寺庙的主持,均是那些七老八十的老僧,了元方丈年纪轻轻就能出任闻名天下白马寺的主持,实乃惊人之际啊!” 了元轻笑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切结为因果,说起来小僧也是运气而已。” “哈哈,应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和尚谦虚了。”苏轼大笑着说了一句,便讲述了了元和尚的生平。 原来了元和尚之师虚空大师,本就是佛学大师,在担任白马寺主持期间,不仅翻译了诸多天竺经文,更与太祖皇帝结为了忘年之交,成为大齐护国禅师。 了元和尚乃是虚空大师所收的唯一弟子,被其师赞起为“骨格似雪窦,后来之俊也”。 而了元和尚也不辜负虚空大师评语,年纪轻轻便佛法高超,声名远扬,前几年更是亲自踏足江南寺庙,让十多位佛法高超的名僧为之折服。 虚空大师病故之后,一来因了元是为虚空大师的唯一弟子,二来也因为了元佛法造诣完全不逊于当代高僧,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白马寺的主持。 一五一十的说完之后,苏轼微笑补充道:“但我觉得最为可贵的是,这和尚虽为主持,却在诗词文赋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可以说如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