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章 如爱因斯坦故事 (第2/7页)
了上述成熟的技术授权生意,顾辙在斯坦福的最后七八个月,也稍微鼓捣出了一些新玩意儿,只是还没到投产的阶段。 比如,因为他对电离膜沉积法材料的最新研究,他在3d膜沉积打印和3d粉末冶金打印方面,也稍稍取得了一些前期突破。 这些技术,同样是顾辙前世涉猎过的增材加工工艺技术之一。原理上看似复杂,其实说白了还是好理解的—— 3d打印技术的崛起,最早94年就开始了,所以本身没什么稀罕的,这些年来的技术进步,关键在于能打什么材料。如果只是打塑胶、黏土这些垃圾材料,十年前就做得到。 但是你要用金属进行3d打印,还不能是低熔点金属,那就有点麻烦了,原本以05年的科技水平,是绝对做不到的。 当时最多也就打印打印铅、锡这些稍一加热就融化的玩意儿,那打印头就像电烙铁焊东西差不多。 而顾辙因为搞了一年电离膜沉积法,所以研发出了一种专门的膜材料,3d打印的时候可以先把这层膜打出来,然后往上喷洒沉积吸附高熔点的粉末金属, 然后用高温粉末冶金烧结成型,烧结过程中那层电离吸附金属的沉积膜本身也被蒸发掉了,留下的就只是需要打印的金属。 而如果没有这层膜,那么金属粉末在定型的时候就会出现乱飘乱洒、导致打印精度骤降,根本无法使用。 这种3d打印粉末冶金的增材工艺,最后的终极目标当然是直接打印高强度钛合金,但顾辙眼下还做不到这么牛逼的技术程度,他只能从其他金属一步步探索,但这也已经算是为人类的增材工艺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了,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向更高端的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