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5章 回京 考成法的提出 (第4/4页)
核。 基本思路是:三年、六年、九年一考,时间太长,必须缩短,要每年考,每半年考,甚至每个月都要考。 这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其实,大明王朝从创立之初,就相当重视官员的考核。 太祖皇帝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官之法,考课为重。鉴物必资于明镜,考人当定以铨衡。” 明朝官员的考核,基本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方式。 考满,是任职考核。 重点考核官员任职内的表现,是否称职,考核的结果决定着官员的升迁。 考满考核,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 而考察,是德业考核。 重点考核官员的德行表现和工作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褒贬与奖惩官员,同时也是考满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考察又分为京察和外察。 京察是针对两京官员的,每六年一次;而外察是针对各地方官儿的,每三年举行一次。每逢外察,地方官儿都要前往京城述职,因此外察又被称作朝觐。 考成法的基本思想,是十二个字:“立限考事,以事责人,务责实效。” 也就是说,各衙门的官员所办的事情,必须先自己给自己定个目标,同时设定完成目标的期限,注重工作的结果和实效,而不是各方的花俏评价(这个,在明朝有个专业术语:叫作考语)。 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和设定的期限去执行任务,责任到人,完不成的追究相关责任。 考成法,效果当然是非常的好。 但,弊端也很明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