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八章 朱仿印记 (第6/6页)
,自然风化的剥釉古瓷,釉面通常有光泽度,而经酸处理的赝品,表面暗淡无光。从岁月的痕迹上来看,赝品是人为用砂纸打磨出来的,方向明显且不自然,而古陶瓷的使用痕迹杂乱无章并不规则。值得注意的是,手法再高明的造假者,也仿造不了古瓷器的胎质。 古代瓷器人工炼泥,胎泥还要放置多年,导致烧制出来的陶瓷胎质疏松,细看可见细小的气孔,而现代赝品的胎泥是机器磨的,非常细密光滑。古陶瓷的造型和釉色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是重要的判定依据,断代的要领是掌握陶瓷的造型和釉色特征。 如钴蓝釉瓷器,其上限不早于元代早期。比如梅瓶,宋代开始流行,元、明、清都有,但每个时期的曲线有所不同。宋代的梅瓶身体修长,圈足,古朴秀美。到元代则下身加粗,体形变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为卷唇口,下身较胖,这一时期梅瓶造型最美。 此外,从釉色来看,定窑的白釉,汝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的青釉,建窑的黑釉,钧窑的紫釉等都是其显著的特征。老爷子告诉大家如果想收藏瓷器一定要熟悉中国陶瓷史,多去看一些博物馆的图录或是收藏品。 行家鉴别时会掂一掂瓷器的重量,如果对每个时代的瓷器非常了解,用手一掂就能够知道真假。还有人听音,用手指敲瓷器仔细听其回声,也可以帮助鉴定真伪。真品的回音清脆且时间较长,而赝品的回声短暂且混浊。当然这些直观的鉴别手法是建立在长期积累的经验之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