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宝鉴_第九章 鬼市(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鬼市(下) (第4/5页)

炉的炉身被铜锈掩盖住了一些,不过并不影响柳亦辰的鉴赏。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汉族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之中,海外有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东巡访仙求药、祈求长生不老。就曾经派人到海外找这三座仙山。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其实海外三仙山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反正在汉代流行的说法之中,海外三仙山并没有方丈山。而是博山、蓬莱和瀛洲。

    博山炉似山形,有的遍体饰云气花纹,有的鎏金或金银错。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就好像是传说中的博山一样。所以也不知道是谁给的名字,反正从汉代开始,大家就把这种形制的炉具称为博山炉了。

    博山炉盛行于两汉与魏晋时期。据《两京杂记》记载:长安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的表面装饰,博山炉工艺之繁,远远超过后来出现的五足或三足香炉。当时,博山炉不但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后世亦曾使用并仿制。

    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另外博山炉也有两种材料,一种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