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节 (第2/3页)
人说月饼好吃,恐怕会显得小家子气,但崔如英不一样,她年纪小,笑得也甜,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就觉得这话是真的。 范管事微微弯腰,笑了笑,道:“多谢小娘子记着我,过会儿就吃。既然有事,那我送送你们。” 赵掌柜点点头,他也觉得今儿不留下比较好,若是留下了,那商量生意或许也能成,但那就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没办法再谈价钱。 今日本就是为了送月饼来,实在没必要说别的。 范管事送二人出了饭堂,赵掌柜便停下说道:“管事请回吧。” 从后门出去,崔如英去前头打听了打听林先生在不在,得之不在,便让门房把这月饼转交给崔大郎,崔大郎见了肯定知道该怎么办。 这月饼还是学生亲自送比较好。 回去的路上,赵掌柜说道:“我看着饭堂管事是有续签的意思,就是不知这回签多久了。” 市面上的包子没崔记的好吃,把包子做成铺子的也就崔记一个,过过官府,每日新做,也不拿着坏的糊弄人,定得多价钱还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崔如英点点头道:“如果书院学生们喜欢,应该会继续定。不过那边肯定也想着压价,要是有意向,过些日子会找过来,若那日我不在,价钱实在谈不上去,那就多签几年。” 一个月的利润十几两呢,一年一百多两,就算铺子生意不好了,还有这个撑着。 赵掌柜点了点头,“小娘子放心。” 这些事交给他来做也是一种看重,他该不负崔如英的期望。什么事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如今看重他,日后没准儿还有别的去处。 每每这种时候,赵掌柜都禁不住想,他是真没办法把崔如英当成一个孩子,也不会时时想着侯府,反而是在心里有些敬佩崔如英。 年纪小,看得却长远,也懂人情世故,还不一味地信任她爹,多好的孩子。 从书院回去已经申时了,崔如英跟崔大山说:“月饼已经送了,还剩两斤放在家里了,你们回去了记得吃。” 崔大山点点头,“送去了就行。” 这会儿刘婶儿也过来了,正在和面,一会儿又该包包子,然后给书院送去。 崔如英道:“爹,马上就中秋了,咱们铺子有伙计,也得备着节礼。爹,我感觉每个人备三四钱银子的节礼就差不多了。” 端午节那会儿也没准备啥,其实是该准备的。但太多了不行,一年节日多,中秋、过年、元宵、端午……铺子里人还多,日后再请别人,那就更多了。 这个东西好涨不好降,差不多就行了。 崔大山挠挠头,买啥呢,想了一会儿,他道:“不然你看着买?” 崔如英:“现在铺子里一共四个人,过节图个喜庆,节礼就准备一样的吧。” 侯府就是如此,崔如英道:“先给我二两银子吧。” 应该花不完,但家里也得准备过中秋的东西。今儿就和崔大山要了两次钱了,一起要了,省着再开口。 崔大山这又拿了二两银子出来,今儿这一日就花了六两,也是不少。 崔如英见离酉时还有一个时辰,就去街上逛了逛。 下午这个时候街上也热闹,崔如英去别的点心铺子看了看,如今就有月饼卖了,有回油的、不回油的,还有酥皮月饼。 每家的月饼价钱不一样,最次的几十文一斤,外皮干巴不透油,看着就不好吃,崔如英也没买。 转了几家,崔如英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