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6章 雄文一出天下惊 (第7/9页)
电脑和网络的价格都很高昂,上网最多,发言也最多的就是两类人:顶尖名牌高校为主的学生和都市优渥白领为主的青年或者中年。 那个时候,大学生刚彻底取消毕业分配,扩招也才刚刚开始,毕业生依然精英而稀缺,寻找一份薪水优厚而又性质体面的工作是非常容易的,完全不像今天要挤到各种骡马大会赶场子。 那个时候,外企是光鲜而靓丽的,薪水可以开到很高,四大和宝洁,曾经是莘莘学子心目中的圣地。在城市中心的写字楼里的格子间办公,不仅代表了高薪,而且代表了一种现代化的、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那个时候,城市化才刚刚起步,传统的单位社会、熟人社会才刚刚解体。取消大学生分配的前一年是住房改革,人们还保留着公房时代的淳朴和善意,当然,也没有房价的不可承受之重。 那个时候,人们对城市的一切现代符号充满好奇。他们歌颂地下铁是邂逅的浪漫,咖啡店是交谈的温情,白天的摩天轮是有情人游乐的甜蜜,而深夜的酒吧则是单身夜归人的狂欢与迷幻; 人们憧憬一切新锐的生活方式,他们讨论soho办公和环球旅行,讨论单身公寓和按揭买房,争论不婚族、丁克和一夜情,然后一如既往的向往爱情。 那个时候,文艺青年还不是一个坏词语。 人们讨论王小波和金庸,读艰涩的卡夫卡,读颓靡的张爱玲,读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和费兹杰拉德; 看周星驰,看王家卫,看伊朗电影;听蓝调,听嬉皮士,听爱尔兰音乐; 向往着丽江和牦牛省,温泉和雪山,要做一名铁杆驴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那个时候,人们把网络视为交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