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0章 我和你,心连心 (第8/9页)
在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摩擦力也只能属于这四种力,强力和弱力当然不可能,只能是属于前两种。 而万有引力的强度远远小于电磁相互作用力(相差约36个量级),因此可以认为摩擦力的实质是电磁相互作用力。 而这时便出现两种不同的学说:凹凸啮合说和粘附说。 凹凸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造成的. 两个物体接触相压时,接触面上有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就相碰撞,产生断裂,磨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显然这对于木材等的摩擦解释很适用。 而黏附说认为: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无论做的多么光滑,从原子尺度上看都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 把这样的两个平面放在一起,微凸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之外的部分接触间有10的-8次方m或更大的间隙。 这样接触的微凸起的顶部就承受了接触面上的法向压力,如果这个压力比较小,微凸起部分发生弹性形变,如果法向压力较大,即超过材料的弹性限度,微凸起的顶部就发生塑性形变,被压成平顶。 这时互相接触的两物体间距离变小,小到分子(原子)发生引力作用的范围,接触面上产生了原子性黏合。 这时要使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滑动,必须对其中的一个表面施加一个切向力,来克服原子(分子)间的引力,剪断实际接触区生成的接点,这就产生了摩擦。 同样地,用它来解释金属材料等的摩擦更让人信服。 那么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