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回 扬州美舌惊断魂,小赖皮遇伟丈夫 (第19/37页)
耿介,尤喜济人急难。 梁鸿玉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在苗芙叛乱中立下殊勋。又在黄天荡之战中,阻婧军于长江南岸达五十天,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转战各地,多次击败婧军。绍兴五年出镇楚州,于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婧前线,葬于苏州灵岩山下。在诗书传奇里,常常代表一个正直而勇敢的英雌人物。 话说梁鸿玉姥姥梁思忠、母亲梁勇,于方腊之乱遭人陷害,粮草不至,战败,获罪被斩。梁家中落,梁鸿玉沦为马仆,尝遍人情冷暖,受尽刁难。然不辍武艺,苦读兵书。记载:淮安有子弟侮玉者,曰:汝虽高大,又好刀剑,然怯夫耳。敢死,刺我;不敢死,出我胯下。玉面不改色,俯出胯下。众人皆笑,以为怯。诗云:君不见将军昔忍胯下辱,横戈破阵夜封侯。(后半句自己瞎编的,不错,有文采。)后高宗大赦天下,玉遂从戎,入伙夫,拔后将军。 诸君皆知,北娀灭亡,婧军大掠汴京而退。南娀建立,定都临安,改汴京为开封。建炎三年,婧军直抵楚州,高宗逃。御营统领苗芙拥众作乱,迫高宗让位,内禅皇太子。梁鸿玉一夜奔驰数百里入卫平叛,高宗大喜,亲迎之。即授梁鸿玉武胜军节度使,不久拜江浙制置使。 风云翻滚,暗流涌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宋内乱,婧军长驱直入,攻入江浙,高宗复逃。先后经临安、明州,仓皇出海。幸婧军不善海战,高宗得以存焉。婧军退。梁鸿玉亲率水军八千人急赴镇江阻截。其时婧强梁弱,曾败也。兵法又云归师勿遏,归乡之军情切,如虎狼汹汹。婧军哂之,讥笑曰:手下败将,何足挂齿?下战书,梁受之。 约定之日,婧军北渡长江。梁鸿玉率军于江面拦截,双方激战,炮声轰鸣,万箭齐发。擂鼓阵阵,梁鸿玉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