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机遇_第二十二章 势在必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势在必然 (第4/5页)

    政府内阁会议上,提尔皮茨已经被东方的活动据点和利益空间“征服”了,伏尔铿船厂,日耳曼尼亚船厂的代表盼望着这3000万马克的订单早已垂涎欲滴,等不及已经开始着手设计巡洋舰图纸,自然极力赞同;小毛奇与荫昌等人并无深交,但克虏伯、毛瑟、莱茵金属各大巨头的来头太大,参谋总长大人感觉不能失去这些德意志军火库支柱的支持;比洛首相背后的容克地主阶层虽然置身事外,但金融寡头与工业界大亨已经三天两头上门拜访,隐约提到如果某位政治家无法完成德意志的伟大,那么他就不配首相这个光荣职位的威胁,更有甚者直接指出,“若俾斯麦首相在,这一揽子方案早就实现了。”可怜的首相大人内外交困,又无俾斯麦的魄力,只能表示赞同。威廉二世本来就是一揽子方案的赞同者,前次开会被务实派官员用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所制约了一下,现在得到了陆海军与首相大力声援,纵然有外交部长的强烈反对,依然通过了原则性赞同的意见。

    430,在德国上下形成一致性意见后,《中德友好协定》正式签约,荫昌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皇帝特命全权大使。

    条约第一条冠冕堂皇地表示:《友好协定》是中德两国为维护东亚稳定与和平而签署的友好条约,不针对第三方,更不寻求结成军事同盟破坏地区目前的均衡状态——矛头直指英日同盟。

    为不刺激美国,协定第二条特意重申:尊重各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不触及各国已经在华享有的相关商业利益与最惠国待遇。

    第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