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33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6 (第2/4页)

为了谋生而主动去想方设法找工作养活自己,也不敢再坐等政伸出援手,因此“解决”失业难题自然就容易多了注2:科技是引进了不少,但大都是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是中国与美国联手抗苏换来的报酬,即使不对外开放也一样可以拿到。而引进外资本身,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科技,因为外资兴办的基本都是低技术含量的血汗工厂(。)

    第三百九十五章 四道难关(四)

    但这个办法说着倒是简单,实行起来却是极难,不说别的,外国工人的薪资水平可不是国内能比的,即使是最低档次的技术工人,每人每年都不会少于500美元(这还是欧洲的劳动力价格,美国工人的工资要求更高。),而要在将来想起到胡卫东期望的作用,现在少说也得聘用上百万人,这得要花多少钱?就算中福国际再能搞钱,也绝对吃不消。何况高薪聘请一些专家到中国来,咱们的工人师傅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数以百万计的国外普通技工来到中国、干的是与中国技工同样的工作、收入却高了10倍,觉悟再高恐怕也无法心理平衡吧? 。 。

    因此就目前来说,胡卫东只能打日军战俘的主意,让他们干活是劳动改造,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根据工作表现稍微发点鼓励性的奖金就行了,不但花钱很少,中国的工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至于更多的廉价优质外国劳工,胡卫东心里也有了一点想法,只是目前时机还不成熟,他自是不会宣之于口的。

    话说历史上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本来还有一道难关,也是难度最大的一关,那就是产业升级,后世的中国政为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