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35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8 (第3/4页)

单机功率较低、但可以快速生产的永磁式发电机,再加上稀土永磁材料的“发现”而令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依然堪称奇迹。(。)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中德合作(上)

    此外,年产化肥30多万吨、抗生素2千多万支、汽车1万多辆、水泥1200多万吨、煤炭1500多万吨、成品油30多万吨(由于炼油工业起步很早,中原边区与西北边区的炼油厂足以消化自产的全部原油。)等各项工业部门的成绩也都令人深受鼓舞。不过在战争环境下,要说发展最快的,除了军工,还能有别的工业部门吗?

    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各大边区的兵工厂合计生产了超过10亿发各种枪弹,人民军队子弹不够用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而昔日战士们最爱的手榴弹和枪榴弹尽管因为炮兵与空军的日益强大导致需求相对下降,但1938年的产量依然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分别达到了200万枚和40万枚。即使是当年全靠缴获补充的炮弹,1938年全年的总产量也超过了10万发,而且还是在没把30多万发迫击炮弹算进去的前提下轻武器的产量也较前一年突飞猛进,1938年合计生产半自动步枪20多万支、突击步枪10万多支、冲锋枪40多万支(大部分“出口”)、各式机枪上万挺、各型迫击炮近4千门、火箭筒逾2千具,虽然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军队飞速壮大的需要,但相比以前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倍 …

    而更大的突破,则是1937年还基本不能生产的重武器,进入1938年之后已经陆续开始批量生产,其中身管火炮的产量更是达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