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44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0 (第1/4页)

    的彻底结束使得中央人民政府有了大兴土木的安定环境和人财物力。再加上有德国人援助和花钱从国外聘请的高端人才进行指导,一批世界级的大型工程纷纷上马,除了前文提到的沿海深水港与大型修造船坞、兰新铁路、进藏公路(已经增加到4条)、盐锅峡水电站之外,还包括东北丰满水电站的改扩建工程、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电站、宝成铁路、成昆铁路、成渝铁路、武汉长江大桥、三门峡黄河大桥、治黄工程、治淮工程等三十余个大型工程项目。

    为此投入的人财物力之多,为人类历史上所罕见,举国体制纵有种种缺陷,但在中国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的现状下,却无疑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捷径。而且与历史上相比,目前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有利条件,那就是农机农药化肥的生产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量。因此即便大兴土木搞工程建设,也不会因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而导致饥荒,反倒可以吸纳大量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闲置出来的农业劳动力。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由于不少工程先要调研立项。所以并非是全部同时开工。否则即使以中国的人力,在西南战事仍未结束的情况下,也还是有些吃不消的。而且其中的刘家峡水电站、治黄工程、治淮工程等水利工程对于农业来说本就意义重大。其中治黄工程与治淮工程的意义尤其巨大。

    说到治理黄河,历史上建国后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明明早在明朝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提出了“束水冲沙”的高明策略,但当时中国的水利学家们却大多迷信苏联专家的观点,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