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章 他乡遇故知 (第5/6页)
染了,没有大制氧设备的地下基地根本撑不住。 (当时的地下核战基地都有配小型反应堆发电,靠核电驱动大型制氧机,理论上可以撑很久。当然实战时有多大效果就没人知道了,因为没发生过核战争。) 这也是为什么顾骜父亲所在的厂子,以及邵科长本人,在十年不可描述期间,一直撑过了前七八年,都没怎么被运动波及——当时跟苏联人在珍宝岛打仗,与核威慑力量稍微沾点边的工业单位,是没人敢去sao扰的。 只可惜,到两弹一星结项后三四年,跟美国也建交了,国内各个核弹井基地的制氧机订单也供货得差不多了,外部威胁大减,邵科长才终于没能免难。 不过这个例子,也给顾骜暂时吃了一颗定心丸:不管国家政策怎么变,一般来说,一个参加过一号工程的技术人员,只要有贡献,哪怕激进一点,至少能保他完工后三四年内没事。 (两弹元勋邓院士,也是等到氢弹爆炸成功后三四年,才被人搞的。此前周总理一直力排众议保护他,后来似乎约定俗成了。) 他顾骜如今都参加了膜式制氦机项目,功劳也都被历史记载下来了,所以他也有三年的护身符,在此期间可以让宵小之辈退避,不敢构陷他。 凡是发生在他身上、可对可错的事情,基本上都会放着观察观察,暂时算他对。 至于三年期满后,顾骜还想做时代的探路者,就需要其他的力量来当护身符了。 不过那时候国内局势风向也差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