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日常生活_第2章 生活篇: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生活篇: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 (第8/34页)

,称为筵;较为细软的材料铺在上层,称为席。东汉郑玄在《周礼注疏》中就讲:“铺陈曰筵,藉之曰席。”古人常在筵席上面举行酒宴,所以“筵席”一词后来就成了酒宴的代名词。筵席后来传到了日本,日本人也在室内铺设筵席,慢慢就演化成了后来的“榻榻米”。

    席居制的时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坐姿是跪坐。唐朝中后期,床榻越来越高,人们便开始在床榻上垂足而坐。唐朝是一个敞开胸怀吸收外来文化的时代,特别是对北方胡人的文化非常热衷。胡人的生活习惯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原,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胡床的流行。胡床虽然称作床,但体积很小,只能容坐一个人,更像今天的椅子。胡床是中国椅子的起源,“椅子”一词也是在唐朝才开始出现的。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这里的“床”很有可能是这种胡床。因为胡床能放在院子里,所以李白才能在床上举头望明月。如果是传统的寝床,是陈放在卧室的,而在卧室是望不到天边的明月的,因为古代的窗户没有玻璃。

    五代到宋代,由胡床演化出来的椅子在我国空前普及,并出现了风靡后世的太师椅。据说太师椅的发明与秦桧有渊源,因为秦桧又被称作秦太师,故而叫作太师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人彻底告别了席居制。当时的贵族圈还流行一种三面围起来的围床,《韩熙载夜宴图》里面的床就是这种。

    明清流行架子床和拔步床,床变成了封闭式的,像一间小屋子。椅子则成为大众用品,非常普遍。这一时期还有一种介于床和榻之间的“罗汉床”,其造型特点是在榻上安有矮围子,形体较大,可坐可卧可躺,功能很像今天的沙发。今天的明清题材影视剧中经常有罗汉床的出镜。

    在古代,坐卧用具的使用还能体现礼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