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生活篇: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 (第9/34页)
功能。汉朝时,用榻的一般都是有地位的人,独坐一榻更为尊贵。因此,能被邀请同榻而坐是对客人非常尊贵的礼遇。《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位太守陈藩,非常爱才。当时有个叫徐稚的人,人称“南州高士”,很有学问,陈藩与其交往密切。陈藩在家中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平时挂在墙上,徐稚来了就把榻放下,徐稚一走,就又把榻挂起来。这就是今天“下榻”一词的来源。在而今的东北地区,如果家中来客人了,主人一般都会热情地招呼客人“上炕坐”,这种礼节也颇具古风。因此在古代,主人对客人的最高礼遇就是邀请你同榻而坐,“请你上床”。 06 古人的住宅面积有多大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16年我国人均住宅面积已经达到了40.8平方米。在王老师的老家东北,人少房多,很多家庭都能达到这个数字,但若是北京或上海,能达到这个数字的都是富裕家庭。那古人的住宅面积有多大呢?今天咱们就以唐朝为例,看看古人是否需要“蜗居”。 唐朝实行“均田制”,就是国家免费给民众分配土地,宅基地也是如此。按照唐朝法律规定,良民三口之家分给一亩地来建房,每增加三口人再增加一亩。唐朝的一亩合今天的522平方米。也就是说,即使是最一般的唐朝民众,法定住宅面积也能达到500多平方米。但要注意,这只是纸面上的规定,实际情况可能会小于这个数字。另外,这500多平方米的面积是加上了院子面积的,房屋的建筑面积没有那么大。而且这一亩宅基地也主要针对农村居民,城里人多地少空间紧张,住宅肯定没有农村那么大。 那城里人的住宅有多大呢?根据敦煌文书(敦煌出土的唐朝法律文书及判案集)的记载,当时二线城市敦煌有个叫马法律的平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