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章 搞互联网的本事没有,但借机薅羊毛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第4/6页)
a辑)上顺利发表了,赶在了放寒假前最后一期上。 有了论文,再配合一定的cao作,让业内有实力的企业注意到这项前沿技术,也能容易一些。 万事俱备,等过完年之后,顾辙就可以全力兜售他的技术。 而他之前雇来打零工的那些同学们,这两个月里也没闲着白拿钱,都实打实帮他做了点事。 比如做市场调研的林静静和徐嵩,就做了很多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本地各品牌门店和经销商对新产品的态度。 虽然这些调查并没有找到任何直接可用的商机,却也证明了顾辙此前的一些猜测、或是帮助他查漏补缺避开了一些坑。 比如,林静静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的眼镜经销商,对于降低成本的技术进步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还非常害怕廉价技术被消费者知道后、导致行业暴利维持不住。 毕竟即使是2002年,眼镜的售价至少都是生产成本的五倍,多出来的那四倍里,至少分出三倍用于摊销门店、人员成本。 尤其配眼镜的人都要单独验光、给定制化方案的,很少有标准可以参考。验光机验光师这些人全靠眼镜毛利养着。 所以镜片本身能不能便宜一点,对于经销商来说只占极小一部分成本,他们唯恐新技术拉低了行业逼格,影响了终端售价,巴不得上游企业和平发展、维持现状,别搞降本的技术竞争。 这个调研结论,也算是印证了顾辙最初抉择的正确:幸好他当初没钱直接搞框架眼镜的树脂镜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